“我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这是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李秀常说的一句话,她说自己很笨,别的也不会,只会治病救人这一件事,所以,这一辈子把这一件事做好就可以了。六年前,身患乳腺癌的她经历了两次手术,在术后一个月,顶着化疗的巨大痛苦,仍然站在了病房里,抢救、查房、下医嘱、处理科室事务等等。好人有好报,这六年中,把所有精力都奉献给患者的她也得到上天的眷顾,身体一天天好起来,她很高兴地说:“老天爷知道我对患者们还有点作用,所以就留下了我。”
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忘我的境界去干好每一项工作一直是李秀从事医生这个职业的工作准则。把科室当作自己的家,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每当有病人出现病情变化或病情危重时,李秀往往是第一时间赶到病床边指导救治,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她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工作需要,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无论寒冬酷暑,逢年过节,李秀总是带头在科室加班,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患者身上,无论是普通患者病情的告知,还是危重病人的抢救,她都要求自己做到亲力亲为,把病人的满意作为自己最大的追求。
李秀刻苦学习,善于思考,她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一切空余时间钻研技术和业务知识,使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达到了很高水平。每当科室里有疑难病人出现诊治困难时,临床医师就会找到李秀,她总是会仔细分析患者病情,提出正确的诊疗指导意见。她的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也是科室其他医生的学习榜样。正是靠着这种勤奋的敬业精神,她在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把呼吸内科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科室发展成为全院内科系统的一面旗帜,目前正在申报安徽省重点培育专科。在科研工作中,李秀注意把呼吸病领域的新技术、新项目融入日常工作,其中危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在安徽省取得了领先地位。
李秀乐于吃苦,勇挑重担,敢于到艰苦岗位和困难多的地方去工作。当呼吸道传播疾病在江淮大地肆虐的时期,无论是
2003
年的非典、
2008
年的手足口病还是
2010
年的甲型
H1N1
流感,作为呼吸科医生责无旁贷,李秀是呼吸科主任,更是冲锋在前。作为呼吸科的合肥市专家组组长,她无数次不顾个人安危会诊疑似病人,并且一一为其诊断和排除,亲自参与危重患者的抢救,使患者转危为安,深入患者当中,设身处地为病人解决痛苦。
2009
年
9
月正是甲型
H1N1
流感爆发流行的时候,合肥市某高校呈现集体发病,李秀连续一周吃住都在学校,那时天气较为炎热,吃饭也没有规律,她每日工作到深夜,为发热患者进行诊治及指导学校进行流感防控工作,刚忙完学校的甲流防控及诊治工作,都顾不上回家看一眼就又奔波在合肥市各大学校、行政及企事业单位、社区进行甲流的宣教及防控指导工作。这样的劳动强度一般的年轻人可能都承受不了,对李秀不太了解的人对她也是钦佩有加。对于熟悉李秀的医院同事来说,佩服她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动,也对她的健康状况非常关心。因为就在
2007
年,李秀就被诊断为乳腺癌,
2007
年
2
月、
2009
年
4
月她先后两次进行了手术治疗;并且还接受了多个疗程的放化疗;同时还合并有
2
型糖尿病,一直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在这期间,李秀一直都住在科室指导下级医师工作,还负责完成了一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李秀这种以累为荣、以苦为乐、艰苦奋斗的作风,已经成为了呼吸内科其他医师的学习榜样。她的坚强同时也感染着每一个身边的同事,影响着她所救治的每一个病人,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视病人如亲人,她相信坚强的意志是战胜一切病痛最有力的武器,因为自己也是一个时刻和病魔抗争的战士,所以李秀对待患者的病痛也是感同身受,能够做到时时刻刻为病人着想,尽可能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为了文明城市的建设、为了广大群众懂得烟草对人体的危害,李秀于
2009
年开设戒烟门诊,在院内帮助医生戒烟,协助农民工夜校帮助农民工戒烟,到社区、工厂宣传烟草对人体的危害。
为了使医疗技术能传承并发扬光大,李秀每年举办一期合肥市继教学习班,
2010
年举办一期安徽省继教学习班,
2011
年举办一期国家继教学习班。
2011
年成立了潮阳呼吸支持学院安徽分院。
2012
年主持安徽省十余家三级甲等医院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
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医生,无数医疗战线上无私奉献的白衣战士中的一员,李秀说她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些工作,然而单位和组织却给予她太多太多。她将加倍努力,不辜负组织对自己的期望,以实际行动践行一个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誓言。
(陶文娟、
费秦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