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952年,1954年正式开诊,挂牌“合肥市人民医院、安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是当时合肥市属唯一一所综合性医院。1997年成为全国首批卫生部核准的“三级甲等医院”,2006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为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9年获评全国文明单位,2021年获安徽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经过七十载风雨的洗礼,如今的医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预防、康复、健康管理、临终关怀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综合性医院。近年来,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立足淮河路本部院区,布局建设西区、滨湖院区、新桥院区三个延伸院区。医院占地面积460亩,医疗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床位4100张,职工3500人。
医院拥有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600余人,高级职称722人,其中正高职称159人、副高职称563人,博士73名,硕士759名。拥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58人,安徽省江淮名医4名,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合肥市名医工作室30个。获批安徽省第十三批和第十四批“115”产业创新团队各一项。
医院设有48个临床医技学科,其中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1 个(护理学)、省重点专科7个(骨科、老年医学科、肿瘤科、心血管内科、放射医学科、临床护理、临床药学)、省中医重点专科2个(中医科、肛肠科)、合肥市第七周期重点专科系列14 个、合肥市中医重点专科 2 个。医院特有的医养结合养老运行模式,在国内形成示范效应,打造了一张响亮的“安徽医院名片”。2023年获批设立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医院是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安徽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基地和国际造口师学校。成功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房颤中心、国家级呼吸与危重症中心,安徽省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正在创建国家级创伤中心。近年来,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安徽省全科医学科技奖1项,发表SCI文章538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近三年获省、市科研项目181项。
2022年5月,滨湖院区儿童保健中心、预防接种中心、眼视光中心同时开诊,为儿童提供全周期基础保健服务,为青少年近视防控提供有力支持。2022年8月,合肥市政府批准我院为“退役军人优待合作医院”,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广泛、优质的健康医疗服务。2024年4月,医院在全市率先建立警保医联动机制,通过四方(交警、120、医院、保险)联动,从“患者等医生”转为“医生等患者”的救治模式,为车祸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为合肥市平安城市建设贡献力量。2025年4月,医院建立“体重健康管理门诊”,整合院内多学科优质资源,为复杂体重问题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同时,建立“早孕关爱门诊”,为备孕及孕早期女性提供专业医疗服务。
2023年开诊新桥国际医院,总占地面积325亩,床位1000张,按照国际化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定位,与多家中国高端健康险服务提供商签订保险直付协议,成立国际医疗部,致力于打造高端医疗新高地。
紧扣高质量主题,抢抓一体化机遇。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持续加快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协同发展步伐,与上海瑞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等签约合作,开展“沪上名医在合肥”行动,育“名医”、建“名科”、办“名院”,以“三名工程”助力健康合肥建设。
秉承“博爱、精神、团结、奋进”的医院精神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使命,医院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百佳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首批优质护理示范优秀医院、全国优质护理服务表现突出医院、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荣誉。职工多人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中国好医生、全国援外医疗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十四五期间,依托人才和学科基础,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党建为引领,科学谋划高质量发展,确立了“1045”工程新发展战略,按照医院综合水平位列全省地市级医院第一方阵的总体目标,“一院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正以昂扬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赶考之路”上勇毅前行。
始建于195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