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使者
——记首届“江淮名医”赵军民
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
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
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
因为你是我的眼
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
你就是光明使者,给人类带来明亮,让我们能看到这多彩世界就在眼前。三十年来,他勤奋工作、淡泊名利、刻苦钻研,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每一位患者,用精湛的医术使眼疾患者重见光明,是深受患者爱戴的好医生和优秀的眼科专家。他就是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赵军民,眼科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眼科行政副主任,白内障诊疗中心主任,眼内人工晶状体植入研究室主任,专门从事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及研究工作。担任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眼科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合肥市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临床医学重点发展学科眼科学学术带头人。
在业务上,赵军民主任于1986年开展眼显微外科手术,1988年开展眼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1998年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同年获安徽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99年获合肥市卫生行业百佳先进工作者称号、2000年被评为合肥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12年被评为安徽省先进工作者,2013年被评为安徽省首届“江淮名医”。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赵军民主任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三十年来,赵军民同志先后开展“科研、三新”项目27项,取得科研成果5项,其中4项科研成果分获合肥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完成医学论文39篇,其中27篇分别在中华及国家级杂志上发表。
赵军民主任鲜少主动宣传,但先进报道里总有他的身影。首届江淮名医、合肥市白内障复明工程的主要负责人等荣誉光环记载着赵军民主任为人类复明康复所作出的贡献。赵军民主任为人低调,上班时间就只是围着手术室、病房、门诊,三点一线的忙碌。三十年来已使上万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平均每年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在千例以上。赵军民主任仁心仁爱,以病人为中心,视病人如亲人,无数次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收到表扬信、感谢信两百余封,锦旗50余面,多次被医院评为先进工作者。
微创学科的探路先锋
——记第二届“江淮名医”汪宏
当你来到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向医护人员问起一位“50后”资深微创外科专家的印象,“60后”的人会告诉你,那是勇于创新,孜孜不倦的学者,“70后”的人会告诉你,那是严谨细心,谈吐幽默的专家。“80后”会告诉你,那是关心后辈,学富五车的长者。这些不同的评价都归集于同一个人,安徽省“江淮名医”汪宏。
2007年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临床应用研究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5年合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合肥第5、6届拔尖人才;安徽医科大学外科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连续任安徽省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第十三届合肥政协委员;目前担任安徽省外科学会常务委员、合肥市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安徽省外科学会腹壁外科和疝学组副组长、安徽省外科学会腔镜内镜学组副组长、安徽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会常务委员,内镜与微创专业技术全国考评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世界内镜医师协会中国协会普外外科内镜与微创专业委员会理事。这些来之不易的荣誉和光环也都归集于同一个人,安徽省“江淮名医”汪宏。
汪宏主任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常规手术中的运用及胆道镜对肝胆疾病诊治,在完成三孔法胆囊切除术2000余例的基础上,率先在省内开展腔镜的多项先进项目,如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腔镜下小儿疝高位结扎术、腔镜下成人疝无张力修补术、腔镜下贲门失弛缓症的Heller手术、腔镜下食道裂孔疝手术、腔镜下脾切除术、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腔镜辅助下胰体尾癌根治术,并独立开展半肝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贲门癌脾门淋巴结清扫、直肠癌TME、结肠癌CME等普外科复杂手术。近期,微创外科在学科带头人汪宏主任的带领下,熟练应用3D高清腹腔镜系统,成功完成了一系列腹腔镜高难度手术,该技术目前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今年始,为响应广大单纯性胆囊结石病人保留胆囊的需要,汪主任以精湛技术为依托,积极开展胆道镜、腹腔镜“双镜联合”保留胆囊的结石去除手术,尽可能为患者保留健康脏器,填补了我省该项技术空缺,为胆囊结石病患带来福音。
汪宏主任重视人才培养,在他的领导下,一批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他心胸开阔,鼓励年轻医师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团结奋进带领全科共同发展。汪主任重视科教宣传,亲自参加电视、广播、平面媒体的健康宣教节目,为老百姓科普健康知识,深受百姓的欢迎。作为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微创外科学科带头人,汪宏主任用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展现了江淮名医的风采,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任和同行的尊敬。
(新闻办/苏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