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的事业编制周转池制度借鉴了银行业“金融存贷”基本原理,通过将编制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在不改变各事业单位编制数和“所有权”的前提下,把长期不能发挥使用效益的空编集中起来建立“周转池”。依托机构编制大数据平台的精细化管理,在不调整编制数的情况下,通过统筹全省闲置空编,实现空编资源的“二次配置、一次使用”,增加教育、卫生等刚需行业的人员编制供给。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安徽省第一批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制度试点单位,在人才标准界定、周转池规模确定、周转池编制管理与使用等方面先试先行,逐步建立完善人才标准科学、人员结构优化、梯队配备合理、激励作用明显的人才管理长效机制,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可持续的编制保障。
安徽省编办按照“省级统筹、重点保障、动态调整、周转使用”的编制管理新思路,建立试点公立医院编制自建池、周转池和控制员额池。“自建池”为试点单位的现有编制,“自建池”中的空编医院可以充分利用。当“自建池”人员编制出现空缺,周转池人员即转入“自建池”,形成动态流转机制,保证周转池编制循环使用,能放能收。对于暂时不能进入自建池和周转池、但医院发展需要的人员,纳入社会化用人的“控制员额池”进行管理。通过“3个池子”的共同保障,将会给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带来招才引才有编制、培养晋升有岗位、选人用人有自主的改革红利,保障人才可持续发展,为医改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