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约挂号
  • 官方微信

严谨 求实 卓越 创新

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预防、康复、急救、健康检查、临终关怀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市一院肾内科成功开展B超引导下内瘘血管狭窄球囊扩张术(PTA)

2018-12-12 来源:一审:吴雯,二审:费秦茹,三审:李玲,编辑:苏蛰龙浏览量:1906

 

近日,合肥市一院肾内科成功开展一例B超引导下内瘘血管狭窄球囊扩张术(PTA)B超引导球囊扩张术治疗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的尿毒症患者,不仅能够恢复血管狭窄部位的直径、透析血流量,而且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治疗效果理想。

 

77岁的靳大爷有高血压病史30余年、慢性肾脏病病史5年,透析龄半年。半月前,在市一院透析的靳大爷开始出现透析流量不足,最低血流量仅140ml/min,无法满足透析要求,入住肾内科进一步治疗。医生通过内瘘血管彩超及血管造影检查,发现靳大爷头静脉及桡动脉多处局限性狭窄。

 

“患者原狭窄头静脉直径仅0.13cm,通过手术进行血管扩张后直径达0.33cm。”肾内科主任杨静表示,术后第二天患者上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血流量已经增加到250ml/min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随着透析龄的增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越来越多,血管条件差甚至血管耗竭的现象也更加突出,已严重影响患者的透析治疗及生存期。内瘘血管狭窄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造成内瘘血栓形成、最终失功的首要原因。及时发现内瘘血管狭窄,在其发生血栓形成、血管闭塞之前就予以干预处理,是提高内瘘开通率的最有效的措施。

 

医生介绍,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是近年来新开展的新技术,在处理内瘘血管狭窄方面疗效确切,且操作简便,对患者几乎无创伤,现已成为临床上治疗的首选。

 

市一院肾内科先前开展的放射监测下PTA,在处理内瘘侧中心静脉、锁骨下静脉等深静脉血管狭窄疗效显著,但因对场所要求较高,且大量放射线对患者及医务人员造成损害。对于浅表动、静脉血管实行B超替代放射监测进行PTA术,则有其更大的优势,其无辐射伤害,亦无造影剂,对患者及术者的影响小。同时可实现实时观察导丝和球囊进行情况,监测动静脉内瘘血管血流和官腔的变化,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B超引导下内瘘血管狭窄球囊扩张手术的开展,标志着市一院肾内科血管通路建立领域又迈入一个新的台阶,将为更多的尿毒症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