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信仰让我们勇往直前,有一种荣誉让我们无比骄傲。
有一种力量让我们不惧艰难,有一种信赖让我们倍感温暖。
2020.7.1-2021.7.1
这一年,是我们走过建党百年之后的第一年,是我们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路的关键一年。
这一年,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不断深化党建内涵,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以党建赋能,为群众筑起健康堡垒,推动医疗为民建新功。
这一年,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五个关键词”
关键词 改作风 办实事
这一年,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不断加强党的领导,以强化政治建设为医院发展举旗定向,以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保障医院各项决策科学有效。
这一年,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站在建党百年新起点,以党史学习教育凝聚为民办实事的强劲动力,以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党的优良作风传统。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的101周年华诞,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悬挂起8米高的巨幅党旗。6月30日上午,50名医护人员面向巨幅党旗重温入党誓词,6位拥有50年党龄的退休医护人员庄严领誓,44名来自临床一线的青年党员紧握右拳,精神振奋,铿锵有力的誓言响彻医院,场面震撼。
从实改作风。院党委坚决贯彻省委“新春第一会”会议精神,坚持把“一改两为五做到”作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开展“优质服务提升”主题年活动,围绕服务态度、诊疗行为、工作职责、服务流程、设施环境等方面切实改善群众的就医体验。推行“135服务模式”,实行热线投诉闭环管理,补齐服务短板、锻造优良行风,凝心聚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真心办实事。院党委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聚焦“四史”广泛开展专家讲座、党史知识竞赛、红色经典诵读等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运用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等红色资源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积极开展“建党百年系列活动”“光荣在党50周年”“两优一先”“十佳”评选等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有声有色、走深走实。同时,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相结合,聚焦健康、担当作为,盯紧“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百件实事”实践活动。
关键词 支部建在科室上
这一年,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昂首迈入新的赶考路,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筑牢坚强堡垒,以强化深度融合推动业务攻坚克难。
夯基础,筑堡垒。将支部建在学科上,建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深度融合到基层的工作机制。以开展“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健康服务基层行”“与社区结对共建”等主题实践活动为主线,积极组织“重温入党誓词”“党员政治生日”“探访红色基地”等主题党日活动。以“党员突击队”“党员示范岗”“党员志愿(服务)队”等为载体,践行“我是党员我在岗,我是党员我先上”,让党支部在医院发展中担大梁、唱主角,让广大党员亮身份、做表率。
党建+,促融合。院党委坚持基础工作抓规范、特色工作抓创新、整体工作抓提升的党建工作思路,以“党建+”模式为载体,推进党建与医疗业务相融合,不断提升党建品牌“含金量”,主要表现为“三融三创”:坚持党建重心与业务中心融合,创建助推发展的“红色动力”;坚持作用发挥与能力提升融合,创建示范引领的“红色先锋”;坚持红色引领与人文关怀融合,创建凝心聚力的“红色文化”。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党建+行风建设”“党建+疫情防控”“党建+医疗服务”“党建+医院运营”“党建+绩效考核”“党建+健康扶贫”的党建引领下的现代医院治理体系,推动党建业务“双融双促”向基层科室延伸、向临床一线延伸。
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6月24日,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聘任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原南京大学鼓楼医院党委书记彭宇竹教授为党建顾问。
补短板,强弱项。为有效破解党建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建立党委书记查房制度,创新推出“党建顾问”模式,聘请吴梅芳教授、彭宇竹教授为合肥市一院党建指导顾问。创新推出党支部书记行政派驻制度,通过选派思想觉悟高、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行政中层干部到科室担任支部书记,有效补足临床科室党支部党建没人干、不会干、干不好等短板弱项,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团队凝聚力、工作执行力、发展驱动力,努力使每个科室支部都变成坚强战斗堡垒。
关键词 凝心聚力抗疫
这一年,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面对跌宕反复的新冠疫情,以坚定意志筑牢疫情防线,以昂扬斗志坚决打赢打好疫情防控保卫战。
合肥市滨湖医院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竭力救治一名再生障碍性贫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感染新冠肺炎患儿,该病例罕见,全国未见报道,患儿于4月25日解除医学隔离管理。(刘玉才)
聚合力,强担当。2021年,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建成标准化的规范化感染病院区,作为安徽省境外输入患者定点救治医院和合肥市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救治医院,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院党委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各项工作,闻令而动,向险而行。按照院党委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各院区坚决扛起疫情防控责任,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强烈的责任担当,迅速组织党员干部参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让“党旗红”飘扬在抗疫一线。组织发动党员、志愿者1000余名投入到疫情联防联控、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等志愿活动中。南区感染性疾病科党支部获合肥市先进党组织称号,也涌现出安徽省“最美护士”、合肥市疫情防控先进个人。
抓精准,提速度。自今年3.21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合肥市一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构建指挥体系、防控体系、救治体系、管理体系、宣教体系“五大体系”,形成院指挥部科学研判、65个“堡垒”支部带头攻坚、73个“微网格”科室迅速响应的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实现了发动到位、排查到位、防控到位、清零到位“四个到位”。从3月21日收治本轮疫情首例感染者起,精准实施“一人一策一团队”救治方案,仅用时49天(到5月9日),收治的43名感染者全部解除隔离出院,合肥在院治疗感染者全部清零。疫情防控期间,无医务人员感染,无院内感染发生,受到国务院联防联控督导组充分肯定。
关键词 提质增效
这一年,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踏上“十四五”新征程,以系统集成理念推动资源重整,以患者需求导向推动诊疗服务提质增效。
练内功,提质效。以需求为导向,让患者“少跑路”。改变过去按照内科、外科划分门诊区域的布局理念,打破壁垒,以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等系统为单位,初步形成“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医学”“慢性创面修复”四个相对物理集中的多学科MDT门诊群。柔性育医延伸服务半径,建成大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密型医联体,创新“一平台四中心”紧密型医联体新模式。聚焦“老小妇”,合肥市一院儿童保健与发育行为中心、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中心、妇科诊疗中心同时开诊,助力合肥地区妇女儿童青少年健康服务能力提升。
抓改革,促转型。实施“学科发展改革”。结合医院学科发展和业务开展需要,依据“给优势学科松绑、给希望学科空间、给躺平学科施压”目标导向,将部分临床医技科室进行学科合并,对大部分学科实行本部院区和滨湖院区分开管理;实施“绩效分配改革”。推进绩效分配科学化改革,推进绩效分配科学化改革,立足医院发展实际,借助RBRVS和DRGs等考核工具,兼顾岗位风险、技术含量、服务质量、管理效能等要素,建立医院一体化绩效分配体系。引导绩效分配向关键和紧缺岗位、高强度和高风险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突出贡献医务人员倾斜;实施“成本管控改革”。在全院推进“控费用、调结构、降成本、优绩效”系列改革,全面激活了内部潜力,医院降本增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关键词 激发活力
这一年,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以党建引领医院文化坚定干部职工理想信念,以抓好队伍力量提振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精气神。
兴文化,强党性。建好“三个载体”即党员活动室、微党建公众号、三级党建文化阵地(医院党建书屋、支部党建书架、党员政治生日读书卡);用活“三种形式”,即学习培训、文体活动、创先争优。通过开展 “铭记光辉历程寻初心”“志愿服务党徽闪光”“医心向党、护心为民”等特色主题党日活动,增强党员的党性,规范党员的行为,增强凝聚力。
抓队伍,激活力。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以能力选人、凭实绩用人。新增江淮名医2名,合肥市名医工作室领衔人7名,南区滨湖医院精准用药团队获批安徽省第十四批“115”产业创新团队,医院也成为我省唯一一个拥有两批创新团队的医院。通过干部大轮岗、大交流、大培训,常态化举办“名家大讲堂”“晚间大讲堂”“先发地区跟班学习”等活动,打造年轻化、专业性干部队伍,进一步促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有情怀、有激情、有担当。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真挚的爱民为民情怀、只争朝夕的干事创业劲头,奋力推进新时代一院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健康合肥”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